「高度契合BY洛知意」衍生小说章节列表 高度契合BY...
之前虽然经常坐3号线,但经过浐灞段的时候,才真正感受到这条路线沿途的风景。
2024年12月08日,晚清沧海事99:英国人为什么能操弄大清的“民意”?2023-12-22 22:22·异火榜第二清朝末年,真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,而“塞防”和“海防”之争,也开创了中国政治史上的一个先河,因为这是封建时代里第一场全民围观的大辩论,这是前所未有的奇特现象!在1872年以前,朝廷的事和老百姓之间,真的是没有一分钱关系。别说做决定不关你的事,你连国家到底发生了什么新闻都无法知道,因为当时根本就没有任何“可信”的公众信息传播渠道。虽然从明代末期开始,国内就有了一份叫做《京报》的报纸,可是那上面登的东西大部分都是朝廷的奏折,不仅信息常常不及时,而且选题往往不是社会民生的热点,单单是上面复杂难懂的官样文章,就能直接让大部分读者晕倒。因为这些政治文件为了留下回旋余地,故意写得晦涩难懂,模模糊糊,而且喜欢咬文嚼字,引经据典,如果古文功底不过硬,根本就读不懂它的含义。所以一个人光是认字,未必看得懂《京报》。其实不光是古代,现在有些官员在重要会议上的讲话,也是一样的风格,单单在现场听报告,大部分人都是一头雾水,抓不到要点,要等到其他媒体给出一个解释版,才能如梦方醒。可是这次却不一样了,所有住在大城市里的人,只要认得了几个字,又有点钱的,全都开始关心起国家大事了。这是怎么回事呢?原来在1872年的时候,有一个叫美查的英国商人,在上海租界转了一圈后,发现这里真不愧是冒险家的天堂,什么都好。可是唯独有一个问题,就是这里没有一家像样的报纸。美查敏锐地发现了这个商机,于是他另外找了几个在华的英国商人,伍华特、普莱亚和麦洛基,在上海租界合资创办了一家报纸。他们几个创办的这家私人报纸,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《申报》。虽然刚创办的时候,动静并不算大,可是没过几年之后,这家报纸就成了中国影响力最大的新闻媒体,甚至改变了晚清的政治生态,这是怎么回事呢?按理来说,洋人也不是第一回来中国办报纸了,可是之前的报纸都不太成功,比如早在1850年,英国人就在上海发行了《北华捷报》,后来改称《字林西报》,可是这份报纸却没有引起中国人的注意,这又是为什么呢?《北华捷报》很简单,第一,它是用英文写的,一般的中国人看不懂。能读懂它的中国人,除了少量在上海的买办以外,剩下的就是那些手下有翻译的封疆大吏们,比如恭亲王、李鸿章、左宗棠等人,所以这份报纸很不接地气。其次,这份报纸报道的内容,中国人也不太感兴趣,因为这份报纸虽然是私人主办的,最初却有一定的公益目的,主要是发行给洋人看的,上面报道的通常是英国政府的官方言论,是一份一切以政治政确为首要任务的党报。所以你可以想象,这份报纸有多枯燥,多无聊。可是这次英国人美查所办的《申报》,目的就是挣钱,所以他们显然不能只为上海的外国人服务,那些人的数量实在是太有限了,满足不了美查的胃口。所以,美查的目光自然而然投向了中国人,他要挣中国人的钱。一旦他成功了,他的报纸发行量,几乎是没有天花板的。因此美查决定,这份报纸必须用中文发行,所有的编辑都必须是中国人,要写中国人关心的事情,站在中国人的立场去看世界。但是让《申报》真正走向成功的最重要因素,是它有一个极其特殊的优势——它是英国人办的,在租界内印刷发行,所以清朝政府管不了它,这让它从一开始就享受了所谓的新闻自由。有了这个优势,因此《申报》敢于报道很多敏感的内容,褒贬时弊,所以这份报纸刚一问世,就受到了中国精英们的热烈追捧。《申报》之所以能受到热捧,可不仅仅是因为它敢说一些别人不敢说的话,更重要的是,它是完全按照现代报纸的方式来办的,它是在中国国内,第一个雇佣了大量的记者,去采访各种时事新闻的现代媒体。《申报》报道的内容,上至朝廷大事,下至市井生活,它都有所涉猎,所以非常的接地气。再加上它最先使用了标点符号,大量使用白话文,内容轻松易懂,受众面变得更加广大。比如1874年,日本侵台期间,它第一时间派出了战地记者去现场采访,及时发回了对于战争的实况消息,甚至比军机处得到的消息都准确。这在中国历史上简直是开天辟地的头一回,因此上至朝廷官员,下至黎民百姓,全都成了这份报纸的热烈拥趸,连慈禧太后都是每期必读。所以,当朝廷发生了对于塞防和海防之争以后,《申报》自然也不会置身事外,它把双方的观点全都公开登在报纸上,立刻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,这让大清政府第一次感受到了舆论的威力。这是新闻媒体作为无冕之王,在中国第一次施展拳脚,带来的冲击也是前所未有的。客观地说,这份报纸对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,大部分都是正面的,因为它让中国人第一次知道了世界是怎么回事,它改变了中国人的很多落后的想法,开启了民智,其影响力之大,远远不是其它信息传播手段,所能相提并论的。但是凡事都有它的两面性,《申报》作为现代媒体,在给中国人带来知识的同时,也变成了英国人干涉中国内政的工具。这次报道塞防和海防之争,就让一个人为此很生气,甚至怒不可遏。这个人是谁呢?他为什么会这么生气呢?这个人就是左宗棠,他生气的原因很简单,因为《申报》明显地偏向李鸿章,支持李鸿章的观点,把收复新疆描述成了一场劳师糜饷、费力不讨好之举,一下子就把左宗棠置于千夫所指的不利地位。以往的政争可不是这样的,大家都是在一个小圈子内拉帮结派,靠的是个人能量。但是现在新闻媒体横插了一脚,《申报》上只要发几篇短短的评论,就可以让很多大清官员改变想法,这种对于左宗棠来说前所未有的压力,搞得他为此心烦意乱,除了气得拍桌子以外,一点办法也没有。那么《申报》为什么要支持李鸿章呢?因为它毕竟还是英国人办的报纸,不管它表面装得有多么客观,关键时刻,还是要为英国的利益服务。阻止左宗棠出兵新疆,保住阿古柏,让他成为英国对抗俄国的棋子,恰好符合英国的利益。所以在英国公使威妥玛的“建议”之下,《申报》很早就开始进行有意识的舆论引导,专发对海防论有利的信息,不发或者少发可能引起支持塞防论的新闻。这种巧妙的做法,把英国人的私心全都藏在了日常的新闻报道之中,潜移默化地改变了中国人的想法。这一招在当时简直是前所未有的高明!事实上,英国人到了这个时候,真的是高出了大清一个维度,他们有很多大清官员根本不知道的办法来操控大清的政局,让很多大清官员被他们卖了,还在替他们数钱。这已经不再是同一个层次的竞争了。我们知道,要想让一个人听话,通常会有以下三种做法:1.拿刀架在对方的脖子上,威逼对方,胆敢不听,就宰了你。2.捧一大堆银子放在对方面前,引诱对方,听我的话,就给你好处。3.给对方洗脑,让他自己觉得不是别人让他这么做的,而是他自己就想这么做。显然,第一种方法最直接,也最有效,可是成本也最高,后患也最多。这种办法说穿了就是武力征服,战争威胁,可是万一遇到了楞头青,最后往往搞得两败俱伤,也未必能实现目的,即使一时达成了自己的心愿,常常也会结下深仇大恨。而第二种方法,看起来比较文明,但实际上也有问题,拿了钱不做事也是常有的情况,或者遇到了贪心不足的家伙,胃口特大,坐地起价,也会让你承受不了,而且一旦你不给钱了,对方很可能马上就翻脸,这也是一个无底洞。至于第三种方法,谁都知道它最高明,可是也最难实现。毕竟你要是没有几 把刷子,一般人可不想让你来洗他的大脑。所以在进入现代社会之前,只有儒家达到了这个高度,孔老二的弟子们,就是当时世界上最牛逼的洗脑匠,远远领先于基督教和伊斯兰教。为什么我们敢做出这样的判断呢?因为儒家只需要一点口水,靠聊天就能把你聊翻,绝对不会像伊斯兰教那样,经常要动粗,用刀逼着你信,否则就宰了你。也不像基督教那样,成为主流以后就变懒了,不再想苦口婆心地劝大家了,只要你胡说八道,就立刻把你绑上火刑柱上烧死。儒家自始至终,对所有的思想都非常宽容。所以中华文明作为人类文明中,唯一一个不间断地传承了两千多年的文明,都是因为孔老二很有几 把刷子,把大家的脑袋刷得干干净净。不管你以前有多野蛮,多牛逼,也不管你以前相信什么样的妖魔鬼怪,只要和儒家一接触,他就有本事蘸着口水,把你刷得服服帖帖,这在古代社会,简直是一种超自然的存在。可是到了晚清,儒家的刷子终于脱毛了,渐渐的刷不动大家了,而西方人则发明了肥皂,洗涤效果一下子高出了几个维度,见谁都可以给他涂上一头肥皂泡,很容易让对方产生幻觉。英国人能成为当时的世界霸主,可不是简简单单的只靠西瓜刀耍得好,因为到处砍人实在太累,也太危险。比如他们最初也是靠耍西瓜刀控制印度,可是后来发现,砍人砍多了,自己也会溅一身血。特别是在1858年的印度民族大起义以后,他们发现一味用强的代价实在太高,于是改了策略,开始给印度的上层贵族洗头,让一大堆肥皂泡在他们面前乱晃,显得五彩斑斓,让很多印度人从此自愿被他们驱使,一下子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。比如早期的甘地,也曾经是英国人的忠实粉丝,生活在英国人编造的虚幻之中,只是后来因为头发掉光了,肥皂泡破灭了,他才看清了现实,从此开始了非暴力不合作抵抗运动。英国人通过在印度的实践发现,洗头这个方法很灵,所以很快就开始到处推广,用《申报》来干涉清政府内部的塞防和海防之争,就是这个手段在中国的第一次落地。而到处飞扬的肥皂泡,也真的一时把中国人全都迷住了眼。李鸿章在海防论里的很多论调,以及他的支持者的很多说法,很大程度上是不知不觉受到了英国人的影响。他在奏折中的很多观点,实际上就是《申报》之前的报道。我最近看了不少学者的论文,详细地阐述了两者之间的关联,让人不由得啧啧称奇,早在一百多年以前,英国人的洗脑术就已经炉火纯青了!李鸿章在奏折里曾这样写道:“……阅外国新闻纸,喀什噶尔回酋,新受土耳其之封,与俄英两国,立约通商,是已与各大邦勾结一气,不独伊犁久踞已也。揆度情形,俄先蚕食,英必分其利,皆不愿中国得志于西方。而中国目前力量,实不能兼顾西域,师老财匮,尤虞别生他变。曾国藩前有暂弃关外专清关内之议,殆老成谋国之见……”他把《申报》中的报道,原封不动地全当成了自己的意见,作为反对西征的理由,连他自己都没有察觉到,他已经受了对方的影响。又比如他还写道:“……俄英既各怀兼并,中国亦不致屡烦兵力,自为经久之道。况新疆不复,于肢体之元气无伤;海疆不防,则腹心之大患愈棘,轻重必有能辨之者……”经后人考证,这些就是《申报》中的社评,类似的言论在他的奏章中还有很多处,我就不一一举例了。当然,听取别人的意见,采纳为自己的想法,也未必就表示李鸿章错了,但是至少有一点,你可以看见新闻媒体的影响力之大。而英国人能在一百多年前,就掌握了这套办法,真是不得不让人佩服。好了,闲话就扯到这里,我们还是要回过头来,再说一下慈禧太后。这个昏庸无道的女人,虽然她也天天看《申报》,后来还因为《申报》里报道了杨乃武和小白菜,她还亲手介入过这桩冤案,可是她对洋人说的话始终有一定的戒心。大概是洋人逼死了她老公,让她年纪轻轻就守寡的原因。这个时候她刚刚步入40岁,还很有点上进心,想把国家搞好。对于放弃新疆的这个建议,她总觉得哪里有点不对劲,可是这帮人说得头头是道,她一介女流,毕竟见识有限,实在是挑不出这帮人的漏洞。于是她只能再次把目光投向了左宗棠,希望他能替她解决心中的疑惑。这就回到了我们上回中说到的,她问左宗棠的三个问题,那左宗棠会怎么回答呢?……左宗棠这个时候在干什么呢?他正在兰州的大营里,迎接一群不速之客。俄国参谋部军官索斯诺夫斯夫齐上尉,带着地理学家皮亚塞斯基博士,以及一队哥萨克护卫,“正好”在中国西北“旅行”,所以“顺便”来拜访了左宗棠。当时所有的外国人都知道,对于远道而来的外国“旅行者”,左宗棠一向是很有兴趣的,因为他喜欢和他们交往,可以从他们的口中了解世界上最新发生的事情。所以左宗棠在百忙之中,也抽空接见了索斯诺夫斯夫齐上尉一行,双方开始了海阔天空的神聊,左宗棠一如既往地和外国人聊得很愉快。聊着聊着,双方就聊到了新疆,然后又聊到了阿古柏。就在这个时候,一件让左宗棠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,索斯诺夫斯夫齐上尉忽然提到,如果左宗棠决定西征的话,他愿意帮助左宗棠从俄国购买武器,他们的武器又便宜又好,一定可以帮助左宗棠打败阿古柏。听到索斯诺夫斯夫齐上尉的这个提议,左宗棠不由得愣了一下,因为他和李鸿章一样,也通过看《申报》,大致知道了俄英之间的矛盾,但是对于俄国人在新疆的意图,他也并不是很拿得准。毕竟俄国人占领伊犁,到底是出于什么动机?是不是为了吞并新疆做准备?说实话,左宗棠还真不敢轻易下判断,虽然俄国人口头答应过,如果清军派兵前往伊犁的话,他们会主动退还,但这会不会只是一个烟雾弹呢?再加上现在海防和塞防之争甚嚣尘上,俄国人不可能不知道。他们忽然在这个关键的时间点来访,左宗棠其实已经隐隐约约感觉到,这绝不是巧合。现在没聊几句,索斯诺夫斯夫齐上尉突然主动提出,愿意向他出售武器,这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呢?左宗棠沉吟了一下,心中有了主意。他没有正面回答索斯诺夫斯夫齐上尉的提议,只是撸须笑道:“既然说到了武器,那我就先让人带你参观参观我的兵工厂,给我们提提意见,今天晚上我比较忙,明天我设宴招待你们,咱们再聊”。左宗棠为什么没有立刻回答索斯诺夫斯夫齐上尉的提议呢?原因很简单,因为他必须慎重地考虑一下,这到底是索斯诺夫斯夫齐上尉个人的想法,还是俄国人的官方暗示呢?这个可千万不能搞错,一旦搞错了,那很可能会堕入万劫不复之地。另外,在听到俄国人要来拜访的消息以后,左宗棠其实已经给他们准备了两个节目,这两个节目的核心宗旨,都是秀肌肉!因为左宗棠现在还搞不清楚,俄国人在新疆的动机,所以他必须向俄国人展示一下力量,让他们知道清军也不是好惹的,万一将来和俄国人发生冲突,也可以让俄国人好好掂量掂量。这一招还真起了作用,当然这是后话,我们以后再说。那他准备了两个什么节目呢?一个就是前面提到的参观兵工厂,因为这个时候,左宗棠在兰州的兵工厂,已经可以仿制德式后膛针刺步枪了,这可比俄国人的现役的后膛击锤步枪要先进得多。兰州兵工厂另外一个节目,就是请索斯诺夫斯夫齐上尉参观清军的操练,让他看看清军装备的克虏伯后膛野战炮,最新式的毛瑟7发弹仓步枪,见识一下大清的军威。那么这两个节目的表演效果如何呢?从索斯诺夫斯夫齐上尉的同伴,皮亚塞斯基博士的回忆录里来看,左宗棠完全达到了效果,为什么我们这么说呢?因为在第二天的晚宴上,索斯诺夫斯夫齐上尉不得不承认,左宗棠部队里装备的武器,要比俄军的装备更好,而且他对左宗棠部队的操练阵型也非常赞赏,认为左宗棠的军队,已经完全领悟了欧洲当时最先进的战法,按照书里的说法,左宗棠对这个评价也很开心,显然他达到了目的。根据记载,在当天的晚宴上,左宗棠气定神闲,东扯西扯,东问西问,就是不扯新疆,不问阿古柏的事,结果索斯诺夫斯夫齐上尉反而如坐针毡,一直想提新疆的事,但是左宗棠就是不接他的话茬,总扯到其他地方去了。左宗棠为什么这么做呢?很显然,这是典型的欲擒故纵的套路,他在看这群俄国人的底牌,看看他们来这里,究竟是什么动机。果然,最后还是索斯诺夫斯夫齐上尉沉不住气了,他再次向左宗棠提出愿意帮他采购武器这个建议,不过这次他没有说是因为他的武器先进,他给出了另外一个理由,可以在新疆交货!然后他生怕再次被左宗棠岔开话,急急忙忙讲了一大堆这个方案的好处,重点就在于,这样可以方便左宗棠的后勤补给。这次左宗棠没有打断他的话,也没有把话岔开,只是微笑着听他说完。然后,他问了索斯诺夫斯夫齐上尉,一个他完全没有想到的问题:上尉参谋到底是一个什么官,具体是负责什么事的?当左宗棠终于听明白了,索斯诺夫斯夫齐上尉实际上就是相当于中国军队中,一个幕僚或者师爷的时候,左宗棠再次高深莫测地笑了笑,然后就起身送客了。据说索斯诺夫斯夫齐上尉回去的时候很懊恼,责备翻译,忘了说自己的贵族身份,他很担心左宗棠因此而看不起他,结果紧张得一夜辗转难眠。那么索斯诺夫斯夫齐上尉,到底是一个什么人呢?肩负着什么样的使命呢?皮亚塞斯基博士的书里没说,但是接下来发生的事,相信所有的读者都会一目了然。因为第二天一早,左宗棠就召见了索斯诺夫斯夫齐上尉,他什么也没多说,开门见山地向索斯诺夫斯夫齐上尉提出,他不要俄国人的武器,他有更好的渠道,但是他需要俄国人的粮食,越多越好。然后他直截了当地问索斯诺夫斯夫齐上尉,如果由俄军出面护送,在古城或者巴里坤交货,索斯诺夫斯夫齐上尉能给他提供多少粮食?索斯诺夫斯夫齐上尉想都没想,立刻就回答,至少300万斤。听完了他这么准确的回答,左宗棠忍不住笑了,然后他又对索斯诺夫斯夫齐上尉说,我给你7.5两银子一担,你觉得合适吗?同左宗棠预想的一样,索斯诺夫斯夫齐上尉没有任何犹豫,立刻就回答同意。虽然皮亚赛斯基博士说这个价格非常的有油水,我以前也是这么认为的,可是后来我读了金顺的奏报,知道巴里坤当时的粮价是17~18两银子一担,俄国人不可能不知道,所以左宗棠故意只给了一半的价格,就是要搞明白,这到底是索斯诺夫斯夫齐上尉的个人行为,还是官方行为,现在左宗棠已经了然于胸了。不管俄国人的动机是什么,但是对左宗棠来说,这真是解了燃眉之急,于是他让索斯诺夫斯夫齐上尉立刻派出一名哥萨克军官,在一队清军的护送之下,火速赶往俄国境内,立刻开始运粮。在此后连续的两年多里,俄国人光是向古城一地,就实际提供了四百万斤军粮,后来在清军拿下库车以后,又提供了几百万斤粮食,这么大的数量,根本就不可能是私人行为,所以左宗棠已经不用再担心俄国人了。他现在要解决的,就是如何说服朝廷,支持他收复新疆,那他要怎么样,才能办得到呢?在当时来说,只有一条途径,很简单,耍笔杆子,摆事实,讲道理,争取朝廷的支持,特别是慈禧太后的支持。说实话,清朝到了这个时候,最能干的两个人,一个是李鸿章,一个就是左宗棠,你看看当时他们两个人写的奏章,就知道他们比其他人,真的高出了一大截。比如李鸿章在他的奏章中提到,将来的仗怎么打?一个是电报,一个是海军,这两者是最重要的,如果有了电报,敌人一但入侵,朝廷当天就可以知道,然后再发电报给沿海的驻军,让他们登上沿海的舰船,最多几天以后,就可以赶到事发地点,这样就可以集中优势兵力,消灭敌人。同时有了海军以后,国家就不再需要那么多陆军,也不需要再在各个地方都驻军了,只需要把他们重点驻防在一些海军基地附近,哪里开战,就坐船赶到哪里,这样就会大大节省开支,所以办海军表面上是花钱,实际上是节约钱。一百多年前能有这样的认知,实在是不简单了。又比如他说,为什么可以暂时放弃新疆,他是这样解释的,这是因为传统的游牧民族,已经不再是朝廷的主要威胁,以后的战争主要靠火力强度,在开花大炮和步枪面前,骑兵和要塞都不堪一击,收复新疆并不能获得任何战术上的优势。未来最可怕的敌人都来自海上,所以有钱不如拿来搞洋务运动,购置军火,采购军舰,这才是正道。客观地说,他的这些论调,不管他是从哪里学来的,在左宗棠没有出手之前,真是没有人辩得过他。就比如同样支持收复新疆的清朝重臣文祥和王恺运,就经常被李鸿章驳斥得哑口无言,因为他们真的没有他懂得多!所以,慈禧太后只能求助于左宗棠,那左宗棠到底是什么意见呢?首先,左宗棠并不反对海防,相反,他认为海防和塞防都很重要,因为中国的第一个现代造船厂,第一个海军学校,就是他筹划建立的,所以他认为海防绝对是未来的重点,这无可置疑!但是他认为,海防派有一个最大的问题,就是没有真正的理解,洋人从海上入侵中国的目的是什么。如果你搞不清楚洋人的目的,你的设防就是无的放矢。然后左宗棠就在他的奏折里,给这群大臣们上了一堂现代经济学课,告诉他们什么叫做公司?公司是怎么组织的?公司是怎么运作的?在普及了这些基本常识以后,左宗棠告诉他们,公司的目的就是为股东挣钱,西方国家是通过向公司征税,获得国家财政,发展军力。所以西方人在海外的这些军事行动,都是为了替公司谋利益,而对于这些公司来说,最大的利益并不是抢你的地,而是要和你做生意,只有你不让他和你做生意的时候,他才会和你开战,这一点大家一定要搞清楚。所以左宗棠得出结论,来自海上的绝大多数威胁,都是有限的,或者是通过外交手段可以解决的,并不是全都迫在眉睫,可以通过循序渐进的自办造船工业,逐步发展海军,最终来增强海防,同时这样花费也最小。其次,左宗棠指出,海防论中有一个误区,就是放弃了新疆,并不能省钱,因为不管怎么说,你还是要守一条陆地边界的。你不在天山脚下,帕米尔高原驻守边防,那你就要后退倒蒙古草原,甘肃敦煌去部署防线,所以你一样还是要花钱的,一分都不会少,与其如此,你为什么不把边防线向前推呢?而且左宗棠还向朝廷指出,和俄国人做邻居,虽然它经常不怀好心,但是他的行为是可以预测的,而和阿古柏做邻居,作为一个极端穆斯林,他的行为是不可预测的,所以我们到底应该选择谁做邻居?其实是显而易见的。接着左宗棠又指出,阿古柏并不可怕,因为他并不受新疆人民的欢迎,作为一个外来者,他的根基不牢,如果现在不立刻收复新疆的话,将来他一旦站住了脚跟,恐怕新疆就真的收不回来了。而且不收回新疆,还有一个更严重的后果,那就是会给外蒙古、西藏,以及西南各地的少数民族,做出一个很坏的榜样,让他们发现大清在国家统一这个原则性的大问题上,是可以退让的。那从此以后,大大小小的野心家全都会跳出来,国家就再也不要想安宁了!当慈禧太后和恭亲王,读到这一条的时候,全都出了一身冷汗,他们发现这才是关键,这才是必须收复新疆的理由。前面的大臣,居然没有一个人说到了点子上!说到这里,你千万不要产生一种幻觉,以为真理在握,就能把所有的人说服。事实上,左宗棠这篇奏章公开以后,并没有改变朝廷的力量对比,如果当时要来一场民主投票的话,百分百是李鸿章胜利。不过这在当时并不重要,左宗棠只要打动慈禧太后和恭亲王就够了,只要他们两个公开出面支持,其他人就会自觉闭上嘴。所以任何一个制度都是有两面性的,专制制度也不全都一无是处,如果要民主投票的话,新疆肯定就不在中国了。可是你千万也不要因此高估了专制制度,后来慈禧太后做出了向全世界开战这种蠢事,也是专制制度造成的。我个人认为,专制制度和民主制度,它们在逻辑上都是错误的,专制制度的逻辑是,用精英来管理愚昧大众,是天经地义的事情,可是这里有一个问题,你凭什么把你自己定义成精英?而民主制度则更加的荒谬,它的假设是,多数人的决策一定好过少数人的决策,按照这个逻辑,那你随便找一群农民工,让他们不断通过选举来决定领导人,那么他们成立的这个公司,最后就一定会成为世界500强,你认为这种想法,是不是吃错了药?所以民主制度和专制制度,最终肯定都会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,因为他们从原理上就是错误的,那么下一个更合理的制度会是什么呢?不好意思,我也不知道,这就像你问一个明朝的读书人,除了儒家,法家,道家以外,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来治理天下?你如果敢提这个问题,他一定会觉得你疯了,因为他实在看不出来,这个世界除了用这三种方法来治理以外,还能有什么其他的方法,人们唯一能做的,就只是在这三种办法中选择而已!当然,我们现在的任何人都知道,在这个世界上,办法实在是多了去了,只是明朝的人并不知道而已,这大概就是所谓的历史局限性吧!不好意思,又扯远了,左宗棠之所以能够打动慈禧太后以及恭亲王,可不是光靠恐吓和忽悠,毕竟这二位都不是年轻人了,没那么容易冲动,你不露几手过硬的底牌,他们是不会轻信你的!他们最关心的问题就是,现在没钱,不能像汉武帝和乾隆那样,倾尽国力从关内向关外运粮,支持你的西征,那你到底如何来解决后勤运输问题?这个问题,正是海防派攻击西征不可行的要点,旁人看起来无解的问题,左宗棠却给了大家一个大开脑洞的方案。不过,你可千万不要以为这个方案是向俄国人购粮,那只是一个救急的后备方案,真正的解决办法,是“蝗虫式”进攻。这个名字是我取的,原因是美国人贝尔斯对左宗棠进攻方式的描写,让我想到了蝗虫的跃进方法。左宗棠的办法其实很简单,就是先派少量的军队进入新疆,然后在哈密和巴里坤一带开始屯垦,等到快收获的时候,派大军进入新疆,然后发动进攻,拿下乌鲁木齐,收复新疆北部。接着又停下来开始种地,等到下一年粮食快要收获的时候,就开始进攻新疆中部,吐鲁番,库车,阿克苏一带,拿下了这些地方以后,再继续种地,最后收复整个新疆,快只要两年,慢点最多三年,这样完全不需要从关内运粮,全部在关外筹集。左宗棠自己把这种战法,叫做“缓进急战”,当时的外国报纸形容这种战术,说左宗棠的部队,就像绿洲之间的蝗虫那样,每个收获季节迁移一次,所以我把它称作“蝗虫”战术。事实上当左宗棠上书朝廷的时候,他就已经开始在新疆推广这个办法了,张耀在哈密、金顺在巴里坤、徐占彪在古城,已经开始了屯垦。按照左宗棠的估算,用这种方法,完全可以解决几万人的吃饭问题,这样关内只需要向关外,运武器弹药就可以了,这个花费和先前的估算,那简直是指数级的减小。除了屯垦以外,左宗棠还提议裁军,汰除老弱。左宗棠认为,出关的人一定要少,这样好解决粮食问题,而且只要给部队装备最先进的武器,战斗力也不会受到影响。所以他命令金顺在新疆先开始了整编,把以前新疆的各种杂牌军汰弱留精,从30多个营整编成18个营,每营有500名士兵,200名长伕,也就是后勤人员。然后他又把还没有出关的部队,裁掉了40个营,维持了140个营左右的规模,大概七八万人的样子,这样又大大减少了开支。接着他又给慈禧太后和恭亲王算了一下变天账,把他到现在用了多少钱、谁欠了他多少钱、他又欠了谁多少钱,一一汇报了一下,最后得出了个结论:如果朝廷能把之前对他的三千多万两白银欠款,全部落实到位,再允许他向外国人借点钱的话,收复新疆的钱是能筹得出来的!既有理论指导,又有解决方案,而且还有成本分析,按照今天的话来说,就是左宗棠给投资方提供了一个完美的创业PPT,按理来说,肯定应该能融资成功了吧?可是就在这个时候,又出事了,英国人又闹上门来了,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?
「高度契合BY洛知意」衍生小说章节列表 高度契合BY...
覆盖件检查只有前杠和左前翼子板有拆装其余都没动过
12:35 2024年奥运会自由式小轮车资格赛布达佩斯站决赛今年5月24日上海迪士尼乐园发布公告,将于11月24日起启用的六级票价结构,门票价格依次为475元、539元(新增)、599元、659元(新增)、719元和799元,这已是自2016年开园以来第五次调价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