长城小队(上)(中)(下 )最新章节_长城小队(上)(中)(下...长城守卫军:眼前黄沙如雪,身后歌舞升平
好好的摩拜为什么说卖就卖了?2018-04-04 15:58·创业家就在独角兽IPO大门打开的前夕,出行和O2O领域的三家独角兽公司却没能跑到最后。这就向满腔热情的大A监管者及参与者,逼真展现了一把互联网竞争的残酷性,以及独角兽成长的艰难处境。在阿里腾讯两极世界里,百亿美元估值的公司,最终也难免被站队被收购;同时,AT两强本身也就变成了堪与A股美股并列的创业公司退出地。美股港股A股之外,创业公司多了一个选择:上阿里板,或者腾讯板。——牛文文。文 ? 王妍靴子落地,摩拜最终以被美团收购而结尾,而它曾是共享单车战场上最被看好的选手。4月4日上午,美团CEO王兴发布内部信,正式宣布全资收购摩拜,并表示摩拜管理团队将保持不变。王兴在内部信中表示,摩拜将继续保持独立品牌、独立运营。摩拜管理团队将保持不变 ,王晓峰将继担任CEO,胡玮炜将继续担任总裁,夏一平将继续担任CTO,王兴担任董事长。对于具体的价格,双方并未透露。仅一天时间,交易的细节就曾流传出多个版本。其中一种说法是,摩拜以37亿美元的总价出售给美团,包括27亿美元的实际作价(12亿美元现金及15亿美元股权)和10亿美元的债务。据一位知情人士透露,美团与摩拜此前已有多次接触。从时间节点来看,此前传出的以美团名义投资摩拜的消息,更像是为如今的收购做准备。摩拜董事长李斌的妻子王屹芝透露,过去的几周时间,李斌的唏嘘每天都在增长。这也从侧面印证了这场拉锯式谈判的焦灼。今日凌晨1点多,摩拜总裁胡玮玮更新了朋友圈,否认了“出局”的说法,“在我看来一切是新的开始”,并表示,“live better也是美团的愿景,这一点上我们有巨大想象空间的”。据第一财经报道,摩拜CEO王晓峰曾在摩拜股东大会上表示:“规则就是规则,投票就是投票,如果大家做了这个决定,希望大家不要后悔,希望大家继续支持摩拜”。不管怎么样,摩拜最终还是把自己卖了。摩拜为什么卖身?即便寒冬过后,共享单车的春天却迟迟没有到来。从摩拜被曝出的财务报表来看,自成立后频繁融资的摩拜资金状况并不容乐观。截止2017年12月,摩拜持有现金37.52亿元,欠供应商10亿元。按照其账面98.29亿的用户存款来看,尚有60亿元不知去向。债务总额合计超过10亿美元。(2017.12资产负债表)而摩拜最终选择卖身也不外乎以下三个原因:1)本身高造车、高运营成本难以为继自摩拜诞生之初,就选择了一条区别于ofo的高成本、重资产的路。根据财务报表中的12月单月的折旧成本,和每辆车3年的使用寿命,每辆车的成本在1000元左右。更重要的数据是,按照表中每个月减值损失的8000万元,平均每个月有8万辆车无法再正常投入使用。显然让摩拜难以实现盈亏平衡的,除了造车成本,还有难以降低的车辆损毁率,车辆维修、人员调度成本及其背后的各种影响因素。王晓峰曾透露,在上海地区,仅运营四个月的摩拜就已达到10%的损毁率。而后期的数据显示,远远超过10%。这些看似只是正常维持共享单车运营的成本和开支,在不断拉长共享单车回本的周期。2)共享单车难以造血问题的关键在于,在现有状况下,摩拜很难实现自我造血。( 2017.12损益表)根据财务报表,去年12月包括运营和管理成本在内,开支达到4.29亿元。可以推算,如果摩拜想要实现盈利,单月营收需要达到4.5亿元,平均每天要有1500万元的收入。去年12月单月的损益表显示,摩拜营收为1.1亿元,成本却高达5.6亿元,净利润亏损6.81亿元。此外,今年1月份摩拜日单量不足1000万,按照摩拜900万辆的投放量计算,平均每车每天仅周转一次。而随着天气的影响,用户的骑行次数在不断波动。去年12月,每辆单车的日均骑行次数从接近3次下降到1次,摩拜单车日均骑行次数约为1000万次,每个月骑行约3亿次。按照1.1亿元的营收推算,平均每次骑行摩拜只能收到3毛钱。即便是用户骑行频率最高的阶段,也很难做到正向盈利。(2017.7-2018.1 日订单和每车日订单数据)摩拜也曾试图通过各种方式缓解难以盈利的状态。去年3月,摩拜先后推出充返、月卡活动。但相比于网约车,这种方式对于单车用户的吸引力并不如想象中那么大。今年3月,摩拜取消了几乎是免费骑行的月卡,取而代之的是20元/月的收费模式。本质上,不只是摩拜,共享单车能否实现盈利也被画上了一个问号。一位业内人士调侃称,共享单车也许就是个公益事业。3)投资人的意愿事实上,对于过度依赖融资,尚未找到平衡收益点的单车而言,种种迹象似乎已经预示了今天的结局。2017年11月,根据AI财经社报道,在高昂的运营成本和营销成本压力下,因为资金吃紧,摩拜和ofo都从2017年11月开始进行人员优化,多个城市的外包兼职率先被解雇,部分城市甚至在冬季出现运维近乎停摆的状态。面对发展了三年,却长期处于烧钱亏损状态下的共享单车,投资人曾试图推动双方合并,尽快落袋为安。但这笔看上去并不赚钱的生意,却不断吸引新的投资者入场,直到AT进入,共享单车成为巨头在流量和支付方面争抢的入口。而对于经历过消耗巨大的烧钱大战,只剩两家巨头僵持,双方却没有合并的意向之时,卖身意志相投的美团看起来是不错的第二选择。为什么是美团?事实上,美团和摩拜双方建立关系已久。早在2016年,王兴就以个人名义参与了摩拜C轮与C+轮共计超1亿美元的融资。而根据媒体报道,在摩拜今年1月完成的超10亿美元的E轮融资中,美团成为新的领投方,腾讯仍是除摩拜管理团队外最大的股东。根据《财新》的报道,正是因为美团和摩拜背后拥有共同的股东腾讯,在马化腾的撮合下,这场谈判才最终成行。更重要的变量是,王兴早已表露出对于拿下出行这块大蛋糕的野心。即便美团和大众点评合并后已经将触角扩展到外卖、酒店等多个生活场景中,但王兴的边界也并非止步于此。3月21日,美团打车业务正式登陆上海。虽然过程一波三折,但并不影响美团频频发来捷报。据美团公布的数据,上海打车业务上线第三天就获得超30万的订单,同时王兴也发声已经在进入城市拿到了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。参照美团从打车开始切入出行市场,拿下共享单车似乎也没有那么难以理解。王兴曾正面回答过其背后的逻辑。按照他的说法,美团的业务特征都是location based service(基于位置的服务)。不论是团购还是拓展至外卖、电影、酒店、打车,“要么是服务提供者的位置,要么是服务需求者的位置。”在日前接受外媒Information采访时,王兴对美团业务遍地开花做出了这样的解释,“看起来我们什么都做,但实际上我们只做一件事”。在他看来,美团所覆盖的所有垂直领域背后的用户都存在交集。王兴更愿意将美团比作服务领域的阿里巴巴,目标是成为出售服务的电子商务平台。对于整体估值300亿美元的美团来说,仅核心业务美团外卖很难撑起王兴心目中至少1000亿美元估值的目标。而仅凭网约车就远超过美团的滴滴,给王兴的启发是,通过出行服务可以开辟一个更大的战场。对于美团,频繁的交战和无边界的扩张是因为更大的敌人——阿里。作为诞生之初就定位于LBS的公司,美团的最终目标是涵盖整个O2O市场。今年年初,王兴就宣布将美团点评的视野扩张到店、到家、旅行、出行四大LBS场景,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协同“到家+到店”的场景。在阿里正式收购饿了么之后,外卖市场就演变为美团外卖与阿里(饿了么+百度外卖+口碑)的对决。除了口碑,原本就与美团外卖不相上下的对手相继进了阿里的口袋,阿里完全能够和美团在“到家”抗衡。作为最大的竞争对手,阿里也开始为用户“到店”铺路。3月4日,ofo还先后两次通过质押小黄车的方式,获取了阿里巴巴共计17.7亿元人民币的融资。美团打车在上海上线3天后,高德地图也加入进出行市场,低调推出“不抽佣”的顺风车服务。这样看来,大出行与美团涵盖的所有O2O场景的无缝连接,是它义无反顾杀进出行市场最大的动力。单车将走向何方?虽然类比当年的专车大战,共享单车的结局并非轰轰烈烈地走向合并。但在摩拜的背后,仍是资本的大手在掌控着它的走向,这也预示着包括共享单车在内的出行战争正式迈向新的阶段。随着美团点评的入局,国内共享单车市场也基本完成了站队。划分出背靠腾讯+美团点评的摩拜,投靠阿里+滴滴的ofo,阿里系哈罗单车,滴滴系小蓝单车和青桔单车共存竞争的新格局。可以预见的是,即便是收购了摩拜,短时间内,被划分到各个派系的单车仍难以承接盈利的重任。但对于博弈已久的巨头而言,其背后千亿级别的用户数量和骑行数据,才是争抢的价值所在。不管是支付入口,还是骑行背后最后一公里的数据争夺。对于依赖资本和迟迟难以盈利的共享单车而言,或许从一开始就注定了被卖的结局。但愿,共享单车不是个公益事业。* 本文系创业家&i黑马原创,作者,王妍。如需转载请添加微信(15801105017)。本文来自创业家,创业家系授权发布,略经编辑修改,版权归作者所有,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。[ 下载创业家APP,读懂中国最赚钱的7000种生意 ]
2024年12月30日,颠沛流离的生涯,却保持积极的态度。
长城小队(上)(中)(下 )最新章节_长城小队(上)(中)(下...长城守卫军:眼前黄沙如雪,身后歌舞升平
自驾一定要【公众号提前预约】不然车进不来
当时这一惊悚事件引起了全航空界的警惕,航空评级公司的航空专家杰弗里·托马斯 (Geoffrey Thomas) 称这一事件“非常怪异”。金箍套头上,也就是让红孩儿管住自己的头脑,不要产生那些坏的想法。